Sunday, April 24, 2005

也來說"榆林彩虹"

近日, 怒氣沖沖.

之前「榆林/彩虹」一事, 我怒氣沖沖, 在友人的blog裡留了言, 批評「彩虹」, 其實心裡後悔莫及.

雖然我是基督徒, 也不是同性戀者, 但心裡卻完全不反對同性戀, 總覺這是自由的範疇.

只不過, 當看到朋友那裡一面倒的幫「彩虹」講說話, 幾乎形成另一種壓力, 說到任何地方都成為公共空間, 而這個公共空間, 又好像可以給一些知識分子作定義的, 我突然老氣橫秋起來, 胡亂反擊一番.

但近日又不斷收到基督徒朋友的電郵, 說要什麼一人一信反對性傾向歧視立法, 我的怒氣又來了. 信中用語, 說什麼"男同性性行為危害公共健康", 已經失去了對人的尊重.

我沒有能力整理我在這件事上的思緒, 但有些看法, 可以說說:

1. 榆林書店"有權"這樣作, 因為它是私人空間. (不過呢個爭論, 我一定唔夠料拗落去) 但我要提醒, 榆林不要以基督信仰名義去justify自己, 你大力宣傳以教會歷史借題發揮的"達文西密碼"(你知唔知有d人睇完真係對基督教更反感?), 你揀書宣傳, 真係咁忠於基督信仰?

2. 好多基督徒唔知點解, 對於"性"既罪特別熱心, 其他公義既事情又唔見咁大力反對? 在世界做鹽做光真係咁解? 其實呢d野唔係好傷害其他人, 點解我地咁熱心去反對, 相反, 我地對於其他存在於教會或者社會既不公平, 好傷害人既事, 我地反而隻眼開, 隻眼閉?

3. 知識份子好友們, 這件事上, 我又有感覺到, 當我地努力維護小眾的利益時, 會唔會真係傷害左其他人? 好似呢件事, 有人提出向"榆林"罷買, 我覺得, 其實已經對"榆林"造成傷害. 點解我地保護一些人時, 真係要對其他人受傷? 可能"榆林"人士對同性戀既問題, 真係有佢狹隘的想法, 但我覺得咁樣做, 只會令事情繼續惡化下去, 令到人更加心裡不舒服, 對同性戀者更加反感.

4. 還有, 當有人喺榆林呢件事上樂此不疲的聲援, 有學者更以伏爾泰爭取自由為例, 比喻此事, 令我更覺得唔舒服. 人地伏爾泰爭取自由, 導致入獄, 但當我們生活無憂, 向一間小店罷買, 究竟真是公義之舉, 抑或只是一個中產階級毫無成本的良心宣示?

我知道, 有很多仍然想不通的地方, 但總想在自己地方(私人空間?)表達下自己, 請指教.

Wednesday, April 06, 2005

電影節隨筆

電影節結束了.

今年, 起初熊心壯志, 一口氣買了十套電影... 結果, 只看了三套, 三套給了朋友, 四套浪費了...

沒法子, 工作關係, 自己亦控制不了. 下年, 還是有點"自量", 買少一點好了...

其實有幸有不幸, 事緣老闆貴為金像獎要員, 頒獎禮前幾天, 給他抓了去"救亡", 結果四天不能回家, 合共睡了四小時, 一下子回顧了百年華語電影史, 剪了幾段片段. (不要誤會, 小弟無德無能真係做較剪手, 只係幫忙聯絡打點一下...) 如此, 幾套戲就浪費了...

看了那三套電影, 還是要講一下...

英瑪褒曼的《夕陽舞曲》(Saraband), 無論如何都看了. 其實這是首次在大銀幕看他的作品, 感覺很新鮮. 平時, 看褒曼的電影, 都是看看下便睡著, 一套片往往要分好幾次看才完成. 這次真的算一氣呵成! 實屬難得...

讀電影課時, 曾經做過一個暑期習作, 就是"臨摹"褒曼的《婚姻場景》(Scenes from a Marriage)其中一場戲. 所以當時對此戲也算比心機看過... 現在《夕》片就是《婚》片的續習, 不過兩片拍攝時間相距差不多三十年, 主角皆由中年男女變成老公公老婆婆, 看到男主角演戲時的手在擅抖, 很感概...

很明顯, 《夕》片的男主角就是褒曼自己老年的寫照. 看到電影中的老公公脫下睡袍, 赤裸裸地在鏡頭前, 彷彿看見褒曼也在我們面前赤條條了. 可悲的是, 他的老年, 似乎一點安全感也沒有, 對死亡很懼怕, 對兒女的關係亦遺憾多於感恩... 褒曼作為曠世奇才, 看到他這樣的遺作, 替他心酸...

**********************************

也看了村上春樹小說改編的《東尼瀧谷》. 我不是村上迷, 只看過《挪威的森林》, 很喜歡. 但對這一部電影, 卻很失望. 我不知道村上迷怎樣看, 但我沒有看過原著, 以戲論戲, 我很難忍受這一套片. 坦白說, 如果沒有了坂本龍一的音樂, 我不知整條片子怎樣支撐得住. 只剩下那不斷緩慢的橫track鏡頭, 我看得不耐煩... 雖然有點老氣橫秋, 也有點漫罵, 但我確實不懂得欣賞這部片子, 請見諒...

**********************************

最後也看了侯孝賢的《珈琲時光》, 極度失望.

我不想為侯孝賢找籍口, 也不想"扮"識欣賞... 我總覺得, 侯孝賢的電影已經愈來愈不好看, 只一味的慢, 沒有了目的, 沒有了戲劇, 沒有了激情. 此片向小津致敬, 但似乎除了故事題材有點關連以外, 我找不到真正的"致敬"是什麼. 小津的電影, 戲味洋溢, 雖平淡但不散漫. 但這套《珈琲時光》, 看完後, 我只是感嘆: 攪乜鬼!?

沒錯, 我看到了日本的電車的交錯, 看到了平常百姓家的生活, 但只是簡單的呈現, 沒有設計, 不成戲劇. 如果真的要看日本風貌, 我不如看《日本風情畫》好了. 自從《海上花》以來, 我不喜歡侯孝賢了. 總覺得他已經走火入魔, 真的以為這就叫做好戲! 或許, 他走得太快, 太遠了, 我跟不上. 看侯孝賢, 我還是喜歡看他八十年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