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28, 2004

關於我的blog的問題

我的blog一直有些問題, 對於有些post或comment, click 進出, 但是什麼都看不到.

原來小弟電腦知識貧乏, 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用了unicode的編碼. 我試過把我的blog的format轉為big 5, 但以往的post卻全都亂碼了. 以後, 如果你們遇到同樣問題, 只要用unicode來看就行了. 沒辦法, 請見諒.






Thursday, November 18, 2004

貓與我為敵

《死亡寫真》睇唔成, 同朋友去左阿貓地攤飲野傾偈.

阿貓地攤搬左新舖, 我第一次去, 地方大左好多, 重有人彈JAZZ唱歌, 雖然質素唔高, 但總算有d情調.

其實我唔係好"好"寵物, 但都唔抗拒. 見到d女仔玩貓, 係咁扮嗲聲叫: "貓貓..." 有時都諗: 究竟佢地真係覺得d貓得意, 定係覺得自己玩貓個樣得意d. 似乎, 佢地玩貓時, 都將自己變成貓, 喺男朋友面前既可表現愛心一面, 又可表現可愛一面, 實在一舉兩得.

去過阿貓地攤既人都知, d貓周圍走, 喺你身邊"chit chat咁轉", 其實有時都幾煩. 但上得去, 你同貓既身份對等, 只可以保持笑容, 一直做過愛貓之人.

我愛貓, 但貓卻不愛我. 一隻黑貓走到我放在身旁的背囊上, 蹲起身來, 用牠的屁股對著我. 我笑說: 嘩! 想呵屎呀! 但原來唔係屎, 而係尿. 條友仔竟然喺我背囊上撤尿!! 但我保持風度, 不敢趕牠走, 更怕因為我阻住佢方便, 懷恨在心, 撲上我塊面, 大小便齊放, 我就大鑊!

於是, 我忍辱負重, 等隻黑貓方便完畢, 才告訴侍應, 叫佢俾條濕布我抹下個袋. 個侍應吩咐我, 返去一定要洗袋, 因為貓尿好臭的, 話狗尿反而冇所謂. (真的? 搵日試下叫隻狗喺佢身上小個便, 跟住話佢知: 唔臭架, 放心!)

佢都知衰, 請左我食cheeze cake補數. 但我食到唔夠五啖, 隻黑貓又走過黎, 喺我枱面行黎行去, 我已心知不妙. 佢真係毒, 就喺我個cheeze cake上面用條脷"lam"左下, 就走左!! 擺明落我面! 話我知, 唔好以為公司請我食cheeze cake就代表佢錯, 佢小便係佢既權利, 公司毋須道歉!!

我輸了! 徹底輸了. 還以為個英文名係隻貓, d貓就會對我友善d, 原來相反.

回到家, 我只好用心清洗我的背囊, 好好檢討自己, 為何貓與我為敵.


港足大敗的文化反省

中國國家足球隊如願以償, 大勝香港七比零, 但棋差一著, 控制不了科威特那邊廂對馬來西亞的入球, 人家亦以六比一大勝, 僅以一球得失球之差出局, 無緣進入零六年德國世界盃決賽週.

有人說中港之戰是做假, 我不敢斷定, 但從往績而言, 這個賽果真令人非常意外. 科威特能大勝馬來西亞是意料中事, 因為連香港對馬來西亞都能兩戰全勝, 三比一, 二比零; 但中國上次作客香港, 僅勝一球, 之前對著馬來西亞, 都亦只能以一比零, 四比零的戰果完場. 今回對實力較馬來西亞為佳的香港, 竟然大數七球, 實在令人"意外".

但令我更意外的是, 香港傳媒的報導, 竟然差不多一面倒為國足未能晉級而失望, 而沒有人談論香港隊為何踢得那麼差! 就算撇除假波疑雲不理, 香港足球隊以七比零大敗中國隊, 應該令關心香港足球事業的人非常失望, 但大家只出來說: 港隊已盡力, 港隊球員很拼搏等等, 實在不合邏輯. 在香港, "香港"已經沒有了身份. 回歸七年, "去香港化"很成功, 取而代之的是只有"中國"的角度.

假設在九七前, 香港的對手是殖民地宗主國英國, 我們可以大聲為港隊打氣, 理直氣壯. 但現在, 香港面對中國, 我們反而不敢為自己吶喊助威, 因為阻礙祖國發展, 大逆不道. 我們脫離了殖民地的名號, 但似乎落到一個比殖民地更差的景地.

一九八五年五月十九日, 香港以二比一勝中國, 令中國進不了八六年世界盃, 但整個感情邏輯仍然很清楚. 香港要為香港而戰, 但贏了中國, 也為同胞婉惜. 但這一次不同了, 香港不知道為什麼而戰, 因為香港的身份已經很模糊了, 香港人有了一個更大的身份: "中國人", 我們一切要為祖國著想, 香港既然而篤定出局, 放水一下給中國, 那又何妨? 香港隊都球員悲哀至極, 失去了"自我", 找不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成了工具, 成了附庸.

這一次大敗, 是香港人的身份的末落的一次重要里程碑. 我們很努力要成為中國的一份子, 於是我們盡力討好, 我們願意放棄我們自己的尊嚴和利益, 去造就祖國, 但可惜, 我們永遠成不了真正的中國人, 我們不是北京, 上海, 廣州. 他們真是中國的一份子, 一起經歷了百多年的國難, 但我們呢? 我們離開了祖國百多年, 現在搬回娘家, 也只是一個外人.

對不起, 思緒很亂, 未能好好整理, 因為這是一個頗大的題目: 香港人的身份問題, 似乎, 比起殖民地時代更複雜了.


Wednesday, November 17, 2004

戲院提早收工?

尋晚諗住去睇《死亡寫真》, 但覺得臨時買飛都可以, 所以同朋友施施然食完飯先過去利舞台.

我上網睇, 話做九點十既. 我地過到去, 剛好九點十. 但發覺利舞台的兩個售票處都收曬. 嘩! 唔係掛! 咁旺? 全院滿座?

一個掃地阿嬸同我地講: 收曬工啦! 我直覺佢係阿毛, 唔知頭唔知路, 於是行多幾步, 見到一個類似帶位既阿伯, 同佢講: 我地睇死亡寫真架! 阿伯竟然一樣咁話: 都話收曬工囉!

原來, 唔係滿座, 而係冇人睇! 係一個人都冇! 同埋套戲原來係九點半開場, 唔係九點十, 戲院有規矩, 最後一場戲, 開院後十五分鐘冇人買飛, 就可以收工大吉.

咁大個仔, 真係第一次遇到咁既事, 給我兩個反省:

第一, 香港電影市道真係差成咁, 我既前途堪虞.

第二, 天有不測之風雲, 做人唔好太老定, 凡事都係未雨籌謀好d, 睇戲都冇例外.


Tuesday, November 16, 2004

誰知赤子心

終於看了《誰知赤子心》.

那一夜, 跟中學同學們吃過晚飯後, 我獨個兒拿著贈票(我其實有兩張, 但剎時沒有找到人陪我)看了一場九點半.

影後, 我沒有急於離開, 待字幕完結後才走. 因為我要把臉上淚水清潔一下, 才敢離開.

這其實是一出倫理悲劇: 年輕母親跟不同男人生下了四個小孩, 但沒有一個父親留下願意負責任. 神經質的母親把小孩都困在家, 不許他們上學, 怕他們因為沒有父親, 會給同學們看不起. 母親自己最後也離開了, 去尋覓自己的新生活, 新感情, 卻留下四個小孩在家, 給了大兒子一點錢 (他只有十二歲), 著他照顧眾弟妹, "擔起這頭家".

但導演出奇的冷靜, 沒有一滴淚水, 沒有歇斯底里. 他把自己當作小孩, 用他們的視點去經歷一個成長旅程. 起初我一邊看, 一邊問: 何時才有人出現去拯救他們? 因為眼見他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艱難, 食也成了問題, 家裡沒有了水, 沒有了電, 愈像一個廢墟, 我心裡著急: 導演, 不要折磨他們了, 叫人來救救他吧! 但是始終沒有.

看到後半部, 我才驚覺, 是小孩們根本沒有期望"大人"的幫助. 大兒子去便利店找工作, 小兒子四處到飲料售賣機找零錢. 後來, 真的來了一位救星, 也只是一個女中學生. 她要賺錢幫助他們, 去做援助交際, 大兒子卻把她賺來的錢掉到地上, 不要她的"臭錢"! 小孩們為自己的生命負上了全責, 作了完全的決定.

最後, 小妹妹死了. 大兒子要圓她的夢想, 把她收在行李箱內, 埋到機場旁, 讓她能永遠的看飛機. 因為到機場要交通費, 大兒子沒有辦法, 再次去找這個女中學生的幫忙. 他沒有為生活的緣故要她的錢, 但卻為圓妹妹的遺願, 甘心折腰. 雖是無奈, 但卻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決擇.

記得有一幕, 母親中途突然回來住了數天, 她帶了大兒子去吃快餐. 大兒子吃著三文治的說: 母親你太自私了! 母親說了一堆似是疑非的歪理, 大兒子不懂反駁. 最後, 母親叫他快把三文治吃完吧. 大兒子實在太餓, 沒有在"自私"的問題上糾纏, 繼續大口大口吃, 但他口角露了尷尬的微笑, 好像為自己沒有在原則的問題上堅持感到歉意. 我覺得, 這個尷尬的笑容應該是個"半NG"的鏡頭, 但導演卻把它保留了下來, 反而準確地描寫了大兒子矛盾的心情.

看到最後, 我忍不住哭了. 因為我跟自己說, 我是應該哭的, 雖然導演極度冷靜, 但我仍然應該為到孩子們的堅毅而感動, 也為成人們的不知所謂而悲哀.

翌日, 我在家的電梯裡遇到一對一歲多的相生兒, 坐在嬰孩車上. 他們有些衝突, 你打我, 我打你. 接著, 他們的母親喝了一句: 你地再打, 我就打你! 我突然覺得, 其實這對小孩, 為了自衛, 保護自己, 理所當然; 反而這個母親的邏輯有點問題, 為什麼她有權打小孩們? 我們是誰? 真的對小朋友們有絕對的權力? 我們不理解小孩們的心, 總以為自己是他們的良師好榜樣, 但看來, 我們如果減少對他們的傷害, 已是皇恩浩蕩.

《誰知赤子心》的片名改得好, 因為我們真的不懂小孩的心, 儘管我們是過來人.

p.s. 梁朝偉說: 十四歲懂什麼叫演戲? 我也看過2046, 我只想跟梁先生說: 柳樂優彌的演出, 勝過你十萬倍; 而你呢? 好像連黃秋生的級數也未到.

p.s.2 再拿我老細早年監製的《我的兄弟姊妹》來看, 相比之下, 真是高下立見. 《我》片只是催淚煽情之作. 它把小孩們當作逗我們哭的玩具而已, 要在我們面前表現演技和哭技. 小孩們不能沒有大人的照顧, 為了要繼續生活, 要跪, 要哭, 要灑狗血, 來賺取我們的同情和眼淚, 滿足我們的悲憫之情.



Wednesday, November 10, 2004

對張達明另眼相看

原來張達明是我工作的公司旗下的藝人,所以昨晚有幸免費看張達明編導的舞台劇《旋轉270度》。

看後非常驚訝張達明的才華,原來在平常鏡頭前面攪笑灰諧的他,竟有如此認真嚴肅的作品。

這個作品本身頗吸引,但看罷更吸引我的,是張達明這個人。

在一般人看來,張達明是笑匠,是商業娛樂圈裡的「撈得掂」的人。但原來他的骨子裡,有著如此喏大的視野,如此深刻的思想。他使我明白到,一個人原來可以既賺得錢,也可以保持自己的文化修養,兩者不沖突。

或許,我應該以張達明為我奮鬥的目標,學懂如何在商業社會上掙扎,建立自己的賣點,也同時努力培養個人的藝術文化修養,不斷去思考,不斷去創作有意思的東西。

p.s.

若有機會,很推介大家去看這個戲。

《旋轉270度》是一套小劇場作品,由七個段落組成,彼此之間雖然沒有情節上或人物上的直接關聯,但透過巧妙的轉場技巧,以及細節上的刻意安排,構成了一幅作者對世界描述的「大圖畫」。

很難通過文字上去介紹這個戲,因為它並非傳統的劇作,有清晰的故事情節,而是通過個別看似獨立的場景,去探討生死、宇宙、創造、精神、心理等題目。

說得很玄?這就是一個如此玄妙的劇作。它的野心很大,誠如張達明自己所言,當他知道一些科學家能以一些概念去描述世界,例如牛頓用「力」,愛因斯坦用「空間」,甚至經濟學家用「錢」,他便希望也用一個劇作去如此描述我們的世界。

那他用了什麼「單位」去描述呢?他沒有明言,但看罷兩小時半的舞台劇,我估計是「循環」。坦白地說,我沒有把整個戲看懂,有很多地方,我都有似懂非懂,似明非明的感覺。我不知道是我理解力有問題,還是作者事實上未把劇本寫得通。但無論如何,他的意圖是明顯的,就是要向觀眾陳述他的世界觀,而這個世界觀跟佛家的輪迴很相像。

不過,當你看這個戲時,應該盡量撇除「去明白」這個心態,,否則,你會錯過很多精采的東西。


Thursday, November 04, 2004

野生靈芝

又是我的爸爸.

這回他要在中藥裡加點靈芝, 還是野生的, 在馬鞍山山邊採集, 是他的朋友的好介紹.

我還能說些什麼呢?

我按耐著我的怒氣, 問他: "不如你帶一棵靈芝去問一問醫生, 加在中藥裡, 有沒有問題?"

他沒有正視我, 口中帶著微笑: "問過啦! 佢都話冇所謂."

父親大人, 要說謊, 再練習一下吧!

他確實有問過, 但沒有告訴醫生, 那靈芝是他自己在山邊採的, 更沒有把"樣本"帶給醫生看.

我不管了. 算吧!

爸爸還繼續: "怕什麼? 我的朋友吃了幾年, 容光煥發, 肥肥白白. 如果有事, 你地都有事啦, 你地都食過曬!!"

天呀! 他原來曾經把這些"極品"給我們吃!!!

我無言以對.

希望這些靈芝是"堅料", 是真正的野生靈芝, 食後, 有癌症可以痊癒, 無癌症可以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