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16, 2004

誰知赤子心

終於看了《誰知赤子心》.

那一夜, 跟中學同學們吃過晚飯後, 我獨個兒拿著贈票(我其實有兩張, 但剎時沒有找到人陪我)看了一場九點半.

影後, 我沒有急於離開, 待字幕完結後才走. 因為我要把臉上淚水清潔一下, 才敢離開.

這其實是一出倫理悲劇: 年輕母親跟不同男人生下了四個小孩, 但沒有一個父親留下願意負責任. 神經質的母親把小孩都困在家, 不許他們上學, 怕他們因為沒有父親, 會給同學們看不起. 母親自己最後也離開了, 去尋覓自己的新生活, 新感情, 卻留下四個小孩在家, 給了大兒子一點錢 (他只有十二歲), 著他照顧眾弟妹, "擔起這頭家".

但導演出奇的冷靜, 沒有一滴淚水, 沒有歇斯底里. 他把自己當作小孩, 用他們的視點去經歷一個成長旅程. 起初我一邊看, 一邊問: 何時才有人出現去拯救他們? 因為眼見他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艱難, 食也成了問題, 家裡沒有了水, 沒有了電, 愈像一個廢墟, 我心裡著急: 導演, 不要折磨他們了, 叫人來救救他吧! 但是始終沒有.

看到後半部, 我才驚覺, 是小孩們根本沒有期望"大人"的幫助. 大兒子去便利店找工作, 小兒子四處到飲料售賣機找零錢. 後來, 真的來了一位救星, 也只是一個女中學生. 她要賺錢幫助他們, 去做援助交際, 大兒子卻把她賺來的錢掉到地上, 不要她的"臭錢"! 小孩們為自己的生命負上了全責, 作了完全的決定.

最後, 小妹妹死了. 大兒子要圓她的夢想, 把她收在行李箱內, 埋到機場旁, 讓她能永遠的看飛機. 因為到機場要交通費, 大兒子沒有辦法, 再次去找這個女中學生的幫忙. 他沒有為生活的緣故要她的錢, 但卻為圓妹妹的遺願, 甘心折腰. 雖是無奈, 但卻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決擇.

記得有一幕, 母親中途突然回來住了數天, 她帶了大兒子去吃快餐. 大兒子吃著三文治的說: 母親你太自私了! 母親說了一堆似是疑非的歪理, 大兒子不懂反駁. 最後, 母親叫他快把三文治吃完吧. 大兒子實在太餓, 沒有在"自私"的問題上糾纏, 繼續大口大口吃, 但他口角露了尷尬的微笑, 好像為自己沒有在原則的問題上堅持感到歉意. 我覺得, 這個尷尬的笑容應該是個"半NG"的鏡頭, 但導演卻把它保留了下來, 反而準確地描寫了大兒子矛盾的心情.

看到最後, 我忍不住哭了. 因為我跟自己說, 我是應該哭的, 雖然導演極度冷靜, 但我仍然應該為到孩子們的堅毅而感動, 也為成人們的不知所謂而悲哀.

翌日, 我在家的電梯裡遇到一對一歲多的相生兒, 坐在嬰孩車上. 他們有些衝突, 你打我, 我打你. 接著, 他們的母親喝了一句: 你地再打, 我就打你! 我突然覺得, 其實這對小孩, 為了自衛, 保護自己, 理所當然; 反而這個母親的邏輯有點問題, 為什麼她有權打小孩們? 我們是誰? 真的對小朋友們有絕對的權力? 我們不理解小孩們的心, 總以為自己是他們的良師好榜樣, 但看來, 我們如果減少對他們的傷害, 已是皇恩浩蕩.

《誰知赤子心》的片名改得好, 因為我們真的不懂小孩的心, 儘管我們是過來人.

p.s. 梁朝偉說: 十四歲懂什麼叫演戲? 我也看過2046, 我只想跟梁先生說: 柳樂優彌的演出, 勝過你十萬倍; 而你呢? 好像連黃秋生的級數也未到.

p.s.2 再拿我老細早年監製的《我的兄弟姊妹》來看, 相比之下, 真是高下立見. 《我》片只是催淚煽情之作. 它把小孩們當作逗我們哭的玩具而已, 要在我們面前表現演技和哭技. 小孩們不能沒有大人的照顧, 為了要繼續生活, 要跪, 要哭, 要灑狗血, 來賺取我們的同情和眼淚, 滿足我們的悲憫之情.



1 Comments:

At 6:09 a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我都有睇呢套戲,我都覺得好touch..最尾ending個鏡頭好正,我亦都好鐘意佢既主題曲,請問你知道係邊個唱 或者 邊度有得dl 或者 歌詞??
知的話,話我聽吧!!
我ICQ係 224548256
MSN:wendy101415@hotmail.com
E-mail: wendy_1014311@yahoo.com.hk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