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5, 2004

我看《功夫》

聖誕節看了《功夫》, 很好看, 至少比想像中好. 雖然劇本普通, 但看到周星馳在整片的花盡心思, 刻意脫離往日香港式的對白笑話, 走向更"國際化"(沒有貶意)的幽默, 以及苦心經營的整個武俠漫畫世界, 就已經喜出望外了.

但對於電影本身的評論, 不多談了, 反而想談一點對周星馳的感受.

作為一個廿來歲的人, 周星馳絕對是陪伴我們成長的一個重要人物. 由他在430穿梭機當主持開始, 到演無線的電視劇, 再成為電影演員, 後來更當起導演來, 我一直都在追棒著他. 不知不覺間, 日常的言行舉止都會模仿著他; 平日攪gag, 也有意無間很"周星馳". (當然, 不排除這些gag的模式有很多跟王晶有關, 但周星馳作為一個幕前具創造力的演員, 其影響始終是最直接的.)

自從周星馳成為了導演後, 他刻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奮鬥方程式"呈現在電影中. 你看, 所有他執導的電影, 有那一部不是說他如何從一個小混混努力奮鬥開始, 而因為受到挫折, 最後終於成功? 食神如是, 喜劇之王如是, 少林足球如是, 現在功夫也如是. 尤有甚者, 在電影結尾, 他一定會參透到比成功更高重要的道理, 而達至比成功更超然的狀態. 於是, 他成為了一代宗師, 比一般庸俗的成功人士更勝一個馬鼻.

先不論, 他這種奮鬥方程式的普遍性有多高, 或者他所追求的所謂成功的內涵是否值得稱頌. 但他本人卻似乎對這個成功模式作了最真實的示範. 周星馳不單再是諧星如此簡單, 他更成為了香港年青人奮鬥的目標, 甚至典範.

所以, 我看《功夫》, 有一點很感動: 周星馳似乎已經把他所夢想的, 他所相信的, 都真正做到了! 當他得到哥倫比亞公司的垂青, 獲得比拍《少林足球》更豐厚的資源(一億五千萬港幣!), 他便把心目中的夢想, 一次過呈現出來了. 無論是他對功夫的熱愛, 抑或是對李小龍形象的沉迷, 還有他對愛情的遺憾, 甚至對香港上海的懷緬, 都毫無保留地放進電影裡去了.

看《功夫》, 我看到的, 不只是一個商業電影的成功, 我更看到一個香港年青人的成長歷程, 一個影痴的夢想成真.

Sunday, December 19, 2004

結婚...

生活在教會, 身邊也多基督徒, 故經常參加基督教婚禮. 自己也常幫忙在婚禮上唱歌, 坦白說, 唱多了, 有些時候也會麻木, 有點像例行公事, 難免有"撈"味. 就像在殯儀館打工的員工, 很難每次都真情地悲傷.

不過, 有些始終是自己密友, 唱得會份外投入, 份外落力, 就像剛過去週未的婚禮.

新郎新娘都是我的中學同學, 相識十五年了.

婚禮上, 我們一群中學同學, 為他們唱詩歌. 而他們就站在我們面前.

新郎是個經常"言不及義"的人, 但這一刻, 他望著一群與他一起成長的朋友在唱歌祝福他時, 也哭了.

我也問自己, 為什麼我都想哭?

可能成長是辛酸的, 現在結婚, 好像人生有了個結果. 而我望到他們都收成正果, 替他們開心, 就感動了.

在我看來, 結婚真不是一件易事, 當中所付出的勇氣, 承擔, 愛心, 忍耐, 是我不能所想像的.

每次婚禮後, 總有人問我, 你有沒有憧憬?

說沒有, 是騙你的. 但憧憬的可能只是婚姻幸福的結果, 而不是澆灌栽種的過程.

所以, 問心, 如果你問我想結婚嗎? 我應該答: 不想, 起碼現在如此.

突然想起新郎新娘的一件往事:

他們也是大學同學, 住在同一幢宿舍中. 有一次, 我們大群人一起在大學飯堂吃飯, 看到他們兩人到達時, 二人面上已印上"鬧交"的字樣. 開飯後, 男友人想哄回女友人, 於是幫她舀湯水, 但是一不小心, 把湯打翻了, 弄得女友人一身都是. 哄不了, 還氣上加氣.

回到宿舍, 女友人的怒氣未下, 坐在一旁發脾氣. 男友人想開一隻CD緩和氣氛, 殊不知, 一眾CD倒下了, 更有一只打中女友的咀唇, 出血了! 女友人怒不可遏, 大叫"今日第三次了!" 就衝出房間. 男友人只好苦笑. (我真的記不起"第一次"是什麼了, 如果友人們記起, 請告之.)

情侶間的相處, 真的需要莫大忍耐, 否則一定不能開花結果. 而我的友人們卻能做到了!

Wednesday, December 15, 2004

衝紅燈

真丟臉!

小弟今天上班去, 到了那條沒有什麼車的馬路, 如常地, 我沒有看交通燈, 就過了.

過了一半, 我看見有一個穿了藍色風衣的男人, 站在安全島上, 望著我. 我也望著他, 心中有不安的感覺.

果然真是不祥人, 他就是警察叔叔!

唉, 心中還想著: 倒霉的事不好發生在我身上. 而且, 平常自己都是衝紅燈的人, 看到警察就不衝, 太虛偽了吧! 所以只好硬著頭皮, 走完那半條馬路.

一踏上安全島, 警察叔叔走過來, 問我: 剛才你是不是衝紅燈?

我真的想說: 沒有呀! 但是我不想做一個無賴, 只好說是.

那警察然後跟我講解了衝紅燈的壞處種種. 我想, 本來沒什麼壞處, 給你捉了, 就是最壞的情況!

原本我也想求情, 辯駁, 但是一看到他那"懶正義"的樣子, 我就不想跟他糾纏.

心中只響起, 那句老土對白: "咁多賊你又唔去捉, 走黎捉我衝紅燈!"

不過, 我始終相信法治社會, 犯法被擒就要受罰, 所以, 不會因為馬路無車, 而代表我沒有違規.

途人們都望著我, 像在恥笑我. 他們都很守規則, 站在紅燈前等著, 轉了綠燈, 才走過馬路. 一下子, 他們都是好巿民, 我是個罪人.

警察記下了我的資料後, 說遲些會把告票寄給我. 我本來想問他罰款多少, 但是只想盡快逃離"樣衰"境地的我, 把這個問題也吞下了.

真倒霉, 在財政緊拙的情況下竟然給他罰款! 看來, 下一次, 我都要學會在執法著面前裝乖了.






Friday, December 10, 2004

在公司看奇斯洛夫斯基

今天終於不用剪片, 返回office. 午間, 拿了奇斯洛夫斯基的《十誡》的《第四誡: 父女迷情》.



很震撼.

可能因為這幾星期以來, 一直對著我公司那部「半爛劇」的關係, 今天看回大師的作品, 突然更加感覺到什麼叫經典.

故事講述一對父女的不倫之戀. 母親一早走了, 剩下父女相依為命. 但是他們之間慢慢發展出超越了父女間的感情, 像情侶般, 有嫉妒, 有醋意.

母親留下了一封信, 要丈夫在去世之後, 才讓女兒看. 一天, 父親要遠行, 故意讓女兒在家發現這封信. 女兒掙扎很久, 不知道要不要拆開來看才好. 她希望, 信中可以告訴她, 她其實並不是父親的女兒...

最記得一幕, 那時是冬天, 女兒跑到寂靜的湖邊, 坐在黃葉落盡的枯樹下, 拿起剪刀, 要拆開母親的信. 正猶疑之間, 一個在湖上獨自泛舟的男人走上了岸, 背起那個小舟, 向她望過來. 她不認識那男人, 但是卻有一份特別的感覺. 突然間, 那好像是上天派來的使者, 特意來看看她. 拆開這封信, 變了罪惡似的, 於是, 她撒了手, 決定不看那封信.

現代的童話. 詩意.

那一剎那, 我好像突然被敲醒: 電影電視是可以如此這般的. (《十誡》是當時波蘭的電視節目)

看來, 真的要多看大師經典, 才能平衡一下自己的文化修養. 否則, 有一天, 當我以為自己參與製作的肥皂劇也算是好戲, 就慘了.




Monday, December 06, 2004

兩個剪接人

這陣子, 公司要我跟導演一起剪接, 每天都通宵達旦, 生活很不正常.

剪接師是一個只有廿二歲的年青人, 但入行已經有五年, 算是有些經驗.

但他的表現卻叫人異常失望. 雖然他操作那剪接軟件非常閒熟, 但是一看就知, 他剪接的時候, 根本沒有用腦. 只是把鏡頭砌來砌去, 沒有故事, 沒有聯繫. 剪戲, 沒有戲, 剪蒙太奇, 沒有感覺節奏. 我大膽講一句, 他壓根底兒不知道剪接是什麼.

其實, 技巧不好也算了, 他的工作態度才叫人倒胃. 每天約他一個時間, 他起碼遲到兩至三小時, 更試過"放飛機", 但連一個電話都沒有. 要導演親自打電話給他, 才知道被放了飛機.

上星期六, 他再次放飛機. 但這次, 不但導演找他不著, 連剪接公司也找不到他. 他就此人間蒸發了. 我估計, 他是受不了工作壓力, 一走了之. 就這樣, 留下了一個爛攤子, 給其他人執手尾.

真的很可惜, 也很氣憤. 在如此蕭條的電影市道裡, 一個年青人, 能夠入到行, 更可以坐到剪接台上做真正的剪接師, 剪一套二十集的電視劇, 如此大好機會, 都不好好把握, 就此糟蹋. 他真的沒有想過, 有很多身懷絕技, 對剪接充滿熱誠的人, 連入行的機會也沒有, 他怎能如此?

就像我的同學們.

昨天晚上, 跟他們吃晚飯, 聊著聊著, 知道一個讀剪接的同學的近況, 比起這個不知所謂的少年剪接師, 真的很諷刺.

她是一個很會剪接的人, 對剪接也充滿熱誠, 但卻找不到剪接的工作, 跑到去青年中心, 做一個活動幹事.

但踫巧地, 中心要製作一個關於青少年創意活動的錄像, 就找她來剪接.

錄像裡, 有一些很典型的創意青少年活動, 例如拍錄像, 跳hip hop等等. 但其中一個青年人頗有趣, 是創作打油詩的. 她不理三七二十一, 統統剪進去.

但上司看過影帶, 卻叫她把打油詩那個少年刪去, 理由是"太老土".

我同學拒絕修改, 因為她覺得, 既然錄像講的是青少年的創意, 主角就是他們, 只要是他們所作的, 都應該尊重. 否則, 只是製作人定義的框框, 跟創意二字, 背道異馳.

就這樣, 她跟上司鬧翻了. 過了不久, 她索性辭職不幹了.

一個對電影有熱誠, 有能力, 而且有原則的人, 得不到發揮. 相反, 一些連混飯吃都不如的人, 卻有機會也不珍惜. 這個社會, 真的有點不公平.